或許是透過蘭花讓我領悟到無所有的意義,從那天起,我決定實踐每天捨棄一樣東西。
人類的歷史彷彿就像一部所有史。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而不停地戰鬥。佔有的慾望是永無止盡、永無休止的,哪怕是多一件就好的心理,也會讓這種佔有不斷充斥腦海。不僅不能滿足對物品的佔有,連人也要佔為己有。若不能得到滿足,甚至會不擇手段,強行自別人手中搶來。
佔有慾與利害成正比例。不但個人如此,國家與國家也是如此。昨天還是友邦,今天卻動武,曾經大興干戈卻互派親善大使,這種例子不知看過多少。這些都是在「佔有」的基礎上,有著利害關係。如果人類歷史從佔有變成無所有,那麼世上應該就沒有戰爭。從來沒聽過沒有戰利品代價的戰爭吧?
甘地曾經說過,「對我來說,擁有讓人想到的就是犯罪……。」
你想擁有的,別人也想,然而,讓所有人都一起擁有幾乎不可能,難怪甘地會因擁有感到罪惡。
因為想佔有會讓我們眼睛矇蔽,所以也從沒想過檢視自己的本分....
捨棄的愈多,得到的愈多。這是可以讓因為身外之物而煩惱的人深思的一句話。捨棄愈多身外之物的人,其實已是擁有世上所有的一切,這正是無所有的另一層意義。
---法顶法师

——季羨林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